物探产品应用案例-物探与大坝安全勘查
时间:2025/9/30 来源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1ThERlpGMjMyNiVvR6dq5Q 查看次数:84
物探产品应用案例-物探与大坝安全勘查
背景
大坝是阻挡或限制液体流动的构筑物。其使用历史已达数千年,最初的主要用途是储水。随着人类文明与技术的发展,大坝的功能逐渐拓展,还被用于发电、防洪、储存废弃物、航运,或是作为采矿作业的一部分。目前全球已登记的大型大坝约有 6 万座,其中最主要的三大用途为灌溉、水力发电和供水。
通常情况下,大坝拥有复杂的工程结构 —— 它不仅是所有者的重大投资项目,还能为大量人群带来巨大效益。随着大坝使用年限的增加,监测大坝状态,并在必要时进行维护,对于持续发挥这些效益至关重要。在某些情况下,部分大坝修建年代久远,相关设计和施工规范尚未出台;还有一些大坝本是临时建筑,却因实际需求,超期服役了远超原定的使用年限。
一旦发生大坝溃决,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,以及对生命财产的严重潜在危害。传统的大坝安全监测方式,多是以有限的岩土工程测试为辅助的目视检查。这种方式存在一个主要缺陷:问题往往在发展到严重程度后才被发现,这不仅会增加大坝溃决的风险,还会提高后续的修复成本。
地球物理方法提供了非侵入性技术,可助力早期发现可能导致大坝溃决的异常区域(即大坝溃决的前兆)。但由于大坝设计差异极大,且单一大坝结构中常包含多种不同材料,因此没有一种地球物理方法能适用于所有情况,或解决所有问题。在多数情况下,需要结合多种地球物理技术,才能全面了解大坝的实际状况。
解决方案
Guideline Geo拥有种类丰富的地球物理勘察技术,能够针对不同建造类型的大坝,解决大坝安全勘察中的多数常见问题。这些技术提供了一种无损、高成本效益的地下条件勘察方式 —— 相较于钻探、挖掘等传统的点式岩土工程勘察,其通常能实现更广的数据覆盖范围。
表 1 中列出了大坝安全领域的最常见应用场景,以及对应的 Guideline Geo 地球物理解决方案。所有方案的输出形式包含两类:一是所测物理参数的图像;二是包含目标特征(如岩层、物体、异常区域等)的位置(XY 坐标)与深度(Z 值)的文件。这类输出文件可轻松导入 GIS或CAD软件中使用。
表 1:常见勘察目标及适用方法
探地雷达
探地雷达在大坝安全勘察中的适用场景包括:
l绘制混凝土坝的裂缝及劣化区域分布图;
l确定混凝土坝中钢筋的位置;
l绘制土石坝的漏水区域、滑坡区域及塌陷坑分布图;
l绘制砌石坝的漏水区域分布图;
l估算大坝库区的泥沙淤积量。
探地雷达(GPR)测量通常在地表进行,测量结果会生成所谓的 “雷达剖面图”,可提供关于地层、结构及物体的相关信息(见图 1)。
图 1:通过在水面进行探地雷达测量,也可绘制大坝库区上部的泥沙淤积量分布图。在雷达剖面图中,层状结构对应库底的细颗粒泥沙。该数据通过Reflexw软件解译,并借助GPS Mapper与Google Earth进行可视化呈现。
探地雷达测量也可在钻孔中进行 —— 例如针对土石坝,这种方式能实现更详细的穿透性勘察。由于材料的含水量会影响雷达波在其中的传播速度,因此可通过色标绘制波速变化图,以此标示出湿度升高区域或渗水区域(见图 2)。
瑞科仪器提供多种适用于大坝安全场景的探地雷达(GPR)解决方案,如需了解更多信息,可详情咨询。采集数据的处理与解译可通过不同软件完成,具体取决于实际应用场景。
图 2:钻孔间雷达波速度变化,标示出含水量的变化情况
电阻率法(Resistivity)
在大坝安全勘察中应用电阻率法,可实现以下目标:
l检测土石坝的漏水点及潜在滑坡区域
l检测砌石坝的漏水点
l对漏水情况进行长期监测
通常,此类勘察在坝顶或坝面进行,最终成果以垂直二维剖面图呈现,该图可清晰反映大坝内部的电学特性。
电阻率法还能用于监测电阻率随时间的变化 —— 这种变化可能与土石坝坝体核心区内部侵蚀的发展相关。由于渗水量可能随季节和温度变化,因此监测电阻率的时间变化趋势具有额外价值。
此外,电阻率法也可开展 2.5 维或 3 维测量,但勘察布置通常会受大坝设计的限制。
ABEM的 Terrameter 系列电阻率仪涵盖多种规格,既包括适用于垂直电测深(VES)测量的简易耐用型设备,也包含高性能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(ERT)系统。所有设备还能通过时域激发极化法,记录地层的极化率(即施加和移除电流时,电压的建立与衰减速度)。这一额外的极化率数据对渗流解译非常有用,例如,它有助于区分黏土和水 —— 这两种物质的电阻率范围极为相似。
硬件选项的多样性也体现在软件选择上:软件既包括易于学习、操作简便的基础垂直电测深(VES)软件,也涵盖用于高级电阻率与激发极化(IP)分析的反演、建模及可视化软件包。
ABEM Terrameter LS 2具备多项创新功能,且兼具灵活便捷与易于操作的特点,是岩土工程、地下水、矿产或环境勘察及科研工作的理想选择。
图 3:沿坝顶的高密度电阻率成像(ERT)剖面图,清晰显示出含水量升高区域(蓝色区域)。
地震勘探法(SEISMICS)
在大坝安全研究中应用地震勘探方法,可实现以下目标:
l绘制混凝土坝的裂缝及劣化区域分布图
l绘制土石坝与砌石坝的漏水区域分布图
l绘制土石坝的塌陷坑及潜在滑坡区域分布图
l评估砌石坝的结构强度
对于土石坝,影响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主要因素为材料密度、孔隙度和含水量;而对于混凝土坝与砌石坝,胶结程度、裂隙发育情况、材料风化程度及受力状态等因素对波速的影响通常更大(示例见图 4)。与电阻率法类似,最值得关注的并非波速的绝对值,而是其相对于其他区域 “背景响应” 的数值变化。
ABEM Terraloc Pro 2 是一款紧凑型独立地震仪,无需外接电脑,却具备广泛的适用性,可兼容各类地震勘探技术。它既可用于折射勘探 —— 以探测大坝或周边地质体内部的材料强度及缺陷;也可用于面波法 —— 对材料稳定性及剪切强度进行定量评估(这一点在土石坝勘察中尤为实用)。必要时,该地震仪还可搭配钻孔震源与传感器,在大坝结构内部开展测量工作。
与其他勘察方法相同,目前有多种软件可供选择,能满足不同项目的技术需求与预算要求。
ABEM Terraloc Pro 2 是一款功能多样的地震仪,可与任意类型的地震勘探配件搭配使用,适用于各类应用场景。
图 4:沿坝顶的地震折射模型。红色线条代表解译得出的基岩面,黄色矩形标记的是基岩中一处波速较低的区域;该区域可能存在裂隙或属于薄弱区域。
流电势法(Streaming Potential, SP)
流电势法,又称自然电势法(spontaneous potential, SP),是一种电法勘探技术,测量时无需注入任何外部能量,仅检测地球自身的自然电势(电压)。Guideline Geo的所有电阻率仪均能测量流电势。当水流经含矿物成分的材料时,会发生化学反应,导致离子移动,此时便可检测到电势变化。
在用于土石坝的地球物理方法中,流电势法独具特色 —— 它能直接检测渗流。若有水流穿过大坝,在渗流的上游端可检测到负电荷聚集,在渗流的下游端则可检测到正电荷聚集。
基于流电势(SP)与电阻率成像数据的联合解译,往往具有极高的价值。流电势法虽对渗流反应灵敏,但无法提供大坝的结构信息或含水量信息,而其他数据(如电阻率数据)恰好能补充这些细节。电阻率勘察不仅可获取大坝的周边地质背景、内部地层及施工特征,在部分情况下,还能估算大坝材料的孔隙度、孔隙水盐度及(或)饱和度。
ABEM Terrameter LS 2 设备具备灵活性高、易用性强的特点,并拥有多项创新功能,是岩土工程、地下水、矿产资源或环境领域勘察与研究工作的理想设备。
应采用何种方法与技术?
大坝完整性的勘察可涉及多个维度,而这些维度通常是确定勘察方法的核心依据。通常情况下,勘察需求会涵盖以下多个目标,因此可能需要考虑采用 “多方法组合” 的技术方案。
Ø渗流区:电阻率法是首要勘察工具,可精准定位因含水量升高导致地层导电性增强的区域。在部分场景中,探地雷达也能指示水体存在,但通常是通过 “高导电性湿润地层对雷达信号的衰减作用”—— 信号丢失的区域可间接反映渗流可能。更进阶的方法是分析雷达波速,因为波速会受含水量变化影响,能更精准反演渗流区分布。
Ø结构缺陷:根据大坝的施工类型,探地雷达被视为首要工具,原因在于其具备极高的分辨率,且能适配大坝混凝土构件的勘察需求。高频天线适用于勘察 “表面材料完整性”和 “内部钢筋状态”;而低频天线则有助于探测 “空洞、结构坍塌及内部裂缝”。电阻率法也可发挥作用,尤其适用于识别 “土石坝心墙防渗体施工层内的坍塌 / 变形”,以及 “较大体积的空洞”。地震折射法因分辨率受限,用途较为有限;但地震反射法可生成详细的勘察剖面,既能覆盖探地雷达无法达到的深层区域,也能在 “富黏土环境”中使用,用于探测深层坍塌、裂缝与空洞。
Ø边坡 / 土体稳定性:该目标可通过地震类方法实现,最常用的是 “面波测量”—— 通过此类测量可计算剪切波速。这种方法还支持 “被动测量”,对于 “担心主动震源反复冲击大坝造成损坏” 的场地,这种测量方式尤为适用。
Ø缺陷监测(即通过定期重复测量,识别结构中存在问题的变化):此目标可通过多种方法实现。